最近幾個月對于新浪微博來說有些不小的紀念意義——在去年四季度首次實現了規模性盈利;而在春節期間,其日活躍用戶更是一舉超過突破1億大關。
與微信在社交根基上的全面開花相比,微博的在廣告與企業營銷平臺也積累相當多的經驗——CEO王高飛在近日的一次媒體采訪中就提到,微博目前信息流廣告營收比例已經超過50%,并且未來的比例會越來越高。
原生廣告照耀微博
與傳統的展示廣告(開機廣告、banner廣告)不同的是,信息流廣告(原生廣告)更為注重對用戶大數據的挖掘,讓廣告推送更為精準有效,在減少企業成本的同時達到更好的廣告效果,是社交與內容平臺都在重點發力的業務。目前在全球范圍內,Facebook是這方面的佼佼者——在去年4季度,其移動端占35億美金總廣告收入的70%,原生廣告的貢獻功不可沒;不久前,商業化一直有所克制的微信也推出了基于朋友圈的原生廣告。
在國內,微博這方面的先行者,50%的信息流廣告收入占比也印證了其未來的方向。王高飛透露,微博每半年都會與facobook定期交流相互之間的原生廣告經驗——「facebook允許出現企業信息與營銷信息是5%,我們(微博)現在是15%-17%,這里面有2%用來做廣告,其他則是企業自己直接發的」。
目前微博擁有1000多個品牌主與超過30萬個中小廣告主,不過根據體量與原生廣告的國內的發展來看,其面臨最大的挑戰是如何讓更多的客戶在廣告預算表中增加社交類別,要知道,國內的多數企業主并沒有這方面的投放,而在美國,它已經被相當多的品牌所接受。
對于企業來說,投放傳統的品牌廣告可能一次性會帶了不少用戶,但一旦停掉廣告則會出現用戶的急速下滑的情況,而原生廣告相比傳統廣告,每一次投放都是直接意義的,在王高飛看來,「其投放結果是隨著時間積累不斷增長的,而不是不斷下降的,對于客戶來講,他在社會化平臺不管是twitter、微信還是微博上任何的商業性的投入,是一定能體現到兩年時間,這也是兩者的最大區別!
對于微博來說,其建立起來的第一道壁壘就是廣告產品已經形成體系——「很多社交平臺推出信息流廣告,但是70%到80%的微博信息類廣告,不管是在點擊率還是在客戶的轉化效率上,要比外面的廣告要好很多的」,這是王高飛所認為微博目前相對比其他社交平臺所具有的兩大優勢,時間與規模。
與此同時,為了擴大廣告產品的規模性和協同效應,微博也推廣一款名為「Big Day」的社交媒體廣告解決方案——信息流廣告體系將粉絲通、粉絲頭條、微博精選、品牌速遞等獨立產品統一整合打包面向品牌企業與中小企業,甚至個人用戶開放。
占領向低線城市與90后們
除了原生廣告方向的投入外,微博也在加速整合垂直類的零散信息,而最核心的目的是增強平臺的價值,將用戶盡可能的留在微博之內,以電影領域占為例,這個垂直分類占據了近30%話題數量,微博也在不斷加大其推廣力度——「目前大部分發布在豆瓣上的影評都已經能在微博上相關的電影頁面找到」,王高飛說。
在即時信息為主的微博上,每個用戶看到可能最多只是一兩天內發出的微信,幾個月前的內容已經沒有價值,而垂直分類其實恰恰解決了這樣一個「過氣微博」煥發第二春的問題,比如一個在幾年前發布的優質影評,在當你看剛過這部電影時想在微博搜索相關影評體驗并不會好,而現在為以影片為節點的微博主頁,則能快速的篩選出這些優質內容,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微博是在搶食豆瓣、時光網們的飯碗。
「電影頻道的信息不是按照我關注人去處置內容的,而是按照信息質量高低來處置,這樣的話我可以把兩年前三年前非常有價值的內容能提取出來,那這個平臺就具有了完全跟微博主信息流不一樣的價值體驗」,王高飛解釋稱。事實上,內容的二次整合也帶來了營銷上的拓展,「去年把電影做起來以后,隨之而來的就是相當多的片方開始投放微博廣告,基本上現在國產電影全都在里邊做」,王高飛說。
從整體上看,微博向非一二線城市與年輕人的拓展也有所成效,在王高飛看來,這是微信的出現打破QQ聚集的年輕人數字消費藩籬所引發的,目前微博用戶中有70%來自低線城市,而3年前,50%的用戶來自一線城市,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數據是,90后用戶在微博上的占比已經超過一半,達53%。
最近一段時間看來,無論在商業層面還是用戶層面,微博似乎已經有意在擺脫人們想象中的「被微信干掉」、「社交無力」等局面,而是通過一步步研究學習 facebook 的原生廣告、重整合垂直內容、將觸角伸向低線城市與年輕人群等舉措,探索一條獨特的微博模式。
作者:佚名 來源:廣告買賣網
上篇:
下篇: